2009年11月28日星期六

一个什么样的马来西亚?

"One Malaysia,一个马来西亚"的口号已经成为一部分马来西亚人的口头谈。许多投机主义者为了“取悦”掌握国家资源的执政集团,无论做什么,都高喊“一个马来西亚”,从而希望能够“横”捞一笔。笔者修读课程的学院,也尽所能的大卖"One Malaysia",但是所聘请的员工,很大部分都是"Out of Malaysia",应为工质比较便宜。

什么是“一个马来西亚”,相信真正明白的人没有几个(包括那些动不动就高喊这个口号的人),更不用说要如何的去落实“一个马来西亚”的理念了。听说“一个马来西亚”的理念是联邦政府花了数千万马币请了美国的一间质询公司所“研发”出来的。很多人觉得是浪费纳税人的钱,但是有人认为很值得。如果这个理念真的是为了国民团结,所花的钱就很值得;但是如果它只成为执政集团掩人耳目的“广告”,志在票箱,这笔钱就花得实在冤枉了。

纵观执政集团所表现出来的,笔者可以做的结论是:“一个马来西亚”只是一个“广告”,而且是与事实不符的“广告”。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国家干训局的“洗脑风波”,“鼓吹大马来主义”等却被执政集团的老二护航。最近几场朴选执政集团都打着分而治之的策略,在不同的种族圈子发表不同的谈话,制造猜疑和忿恨,捞取选票。加上使用政府机关如反贪委会和纪律机构来压制异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马来西亚?

2009年11月12日星期四

《先驱报》准证被吊销

当今大马报道天主教的《先驱报》被内政部吊销准证,实是令人心痛。

《先驱报》的主要对象是天主教徒,是传递有关天主教教义和消息的管道,也是天主教社群彼此交流的园地。一向来《先驱报》马来文版使用“阿拉”字眼来称呼“上帝”,知道不久前被禁止使用这个字眼,因为政府认为“阿拉”是回教专有。《先驱报》提出上诉等待判决,但是内政部快刀斩乱麻,直接吊销出版执照,就算赢了官司也没有用。

“阿拉”是回教专用的吗?其实“阿拉”是阿拉伯文“神”或“上帝”的意思。在回教成形之前已经广泛的使用。阿拉伯人的近邻希伯来人也称上帝为Elah(参www.sharon423.blogspot.com),语音和“阿拉”相近。因此,狡辩“阿拉”为回教专有是立不住脚的。何况现在中东一带的非回教徒还是称他们的神为“阿拉”。

过后听到马来西亚回教当局解说禁止其他宗教使用“阿拉”字眼是因为担心一些回教徒分辨不出回教和其他宗教而把冯京当马凉,信错神。这个理由除了凸显“封闭式”信仰所带来的愚信之外,也展示了其“霸道”性。因要阻止自家信徒的流失而不准许别人使用“文字”的自由。信仰如果自由,加上信徒对信仰的认识和热诚,那会有信错神的理由?

马来西亚基督徒应该在这一件事情上向政府反映他们的感受:信仰应当自由,使用文字也该有自由。到今天为止看到天主教采取了该有的行动,其他的基督教信徒呢?是不是应该在宗派的框框里跳出来,争取信徒该有的权利呢?

2009年11月8日星期日

换一个看看

今天晚上尝试上网,却发现宽屏的速度非常缓慢。

记得2007年初用同样公司的宽屏服务,每月付费RM68。开始时服务良好,上网没问题。可惜的是九个月过去,上网慢慢的成了问题。缓慢和断线常常发生。再过三个月,发现晚上完全上不到网。今年初为了网上交功课,需要跑到网路咖啡馆。最后忍无可忍,去向宽屏公司交涉。回应却是让人无限的难过:因为太多人用,交通拥挤,我这老的接收器挤不过人,所以要换新的。换新的接收器会比较快,但是要重新交启用费,每月用费提高到RM88。

当时我很想问,用的人多了,宽屏公司不是有责任提升它的效能吗?但是当时宽屏供应公司不多,价钱大同小异,还是和这家宽屏公司续约了。

现在不到九个月,服务开始出问题。我想现在我会把它“割”掉,换新的宽屏公司,一解心头之恨。

对于无效能,假惺惺,挥霍,假公济私和公务私用的国家管理者,我们是否也应该把他们“割”掉呢?

2009年11月1日星期日

人牵着鼻子走

马华的党争没完没了,华社已对它不存着什么期望了。

民政党之前因着308政治效应,去年开始谈自主,谈退出国阵,谈振兴,谈不屑走后门当官的新任党主席,谈展望将来。这些动作让华社对这个华基政党带点期望。甚至有取代马华而代之的热切盼望。

但是今天在民政党的大会上,首相发表的一般言论,才发现到原来民政党是这样的窝囊。原来民政党的振兴是要靠巫统的施舍。纳吉说:“委许子根入阁,是为了振兴民政党”。原来民政党没有了巫统不行。原来民政党没有了官位不行。原来民政党没有了纳吉不行。民政党的尊严在那里?以后民政党要如何为国为民?除了让巫统让纳吉牵着鼻子走,民政党还可以做什么?

民政党青年团“撤销”退出国阵的提案刚通过,实有点儿戏。去年才提,今年就撤,为着的可能是党主席刚刚得到的官位吧!这就好像翁总给人的印象是一言九鼎,但骨子里却是说话不算话。
我们怎能期望“酱”的政党为我们做什么呢?